澳门新葡京官网

English

与时代共同进步——学习工作坊之刘长分享会

ADMIN   2015年10月23日  点击:[]

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学子,怎样的学习生活才能让自己更好地获取技能,与时代共同进步?10月22日晚,《南方周末》前资深调查记者刘长来到北楼217教室,以自己十年从业经历为引,向所有到场学子打开了“就读新闻学院的正确方式”。

2008年,是刘长第一个踏入实习岗位的年头,也是他所说的传统媒体的巅峰之年。“愤而出作品”的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大量展现的机会。在未能抢占深圳、广州两块实习宝地后,他懵懂地踏上了在北京的实习征程。在《京华时报》的机动新闻部的工作,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适应环境,在第一时间完成任务。他认为:“虽然期间有许多的艰辛和难以理解,但是你必须学会去接受新的环境下给你带来的一切,重新出发。”

正式步入新闻业界后不久,刘长转战《财新传媒》,并且在2011年进入《南方周末》成为一名调查记者。有一次,刘长在对两个不同案件的调查走访时,发现了其中一个有些蹊跷的重叠点:相隔甚远的两个监狱中,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拷打与思想工作的“号长”竟是同一人。由此切入,刘长通过凭借经验的大胆假设与翻阅多本书籍所得到的相关内容,接触到了一个新的名词:狱侦耳目。

对于这个新名词的探究与深入调查让刘长打开了另一道关于狱内逼供的大门,《狱侦耳目》这篇报道也因而在社会中产生了不小的反响。当这个新名词出现在公众面前时,刘长还因被疑泄露国家机密而收到了公安部来函,而不得不写一封报告说明书向警方说明情况。

在从事新闻工作期间,他经历了新、自媒体的崛起,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对汶川地震“震”出的“改变中国”进行反思;提出了新闻工作者的针砭时弊影响社会制度的看法。“狱侦耳目”的深度报道,映衬了他的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也引发了他对于中国法制现状的深度思考。“在时代的需求下适应社会事件转变报道风格,与时代适应,同时在时代的变革中不断寻找自己的出发点。”是刘长十年新闻生涯带给他最深的感悟。

近十几年的传媒变化,各大事件都在为一个新闻者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江西拆迁自焚事件”的微博直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让刘长发现随着微博等新媒体的兴起,互联网的影响力已不容忽视,而新闻的传播方式也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而今离开奋斗了十年的记者岗位,成为一名搭起时代脉搏的自由撰稿人,刘长在面对15级新生黎薇对此提出的疑惑时表示:“离开《南方周末》,离开媒体行业,并不是新闻理想的丢失,而是我想完成从一个记录者到行动者的一个转变。”

讲座最后,刘长通过自己喜爱的学者胡适之的话表达了对学弟学妹们的期望“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